由資訊管理學系許秀影老師發起,帶領國防大學數位志工深入偏鄉社區進行資訊服務,萬英豪院長(現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秘書處處長)得知此事後,特別在行前親自授旗,期許國防大學數位志工能為偏鄉社區民眾發揮最大效力!
第一梯次國防大學數位志工心得分享
此行到南投當義工,除了是貢獻自己的自己專長外,更重要的回饋社會吧!「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是我的格言之ㄧ,也是我鞭策自己回饋社會的動力。只有自己親身去投入,才能深入了解箇中的過程,有多麼可愛動人、多麼累人。無論多累,事後的成功都會消彌一切的疲倦。我們一共做了兩天的問卷調查,對當地的居民對於電腦的熟習度,有初步的見解。原來城鄉的差距竟是如此的多,以年齡層來算的話,學生都能操作點電腦的基本應用,包括開關機以及軟體應用,不過我想他們還是最喜歡徜徉在浩瀚的網路世界以及五花八門的遊戲裡。介於 25~45歲的中年層,大多數的人都有接觸過電腦,不過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對於現在的電腦,大都似懂非懂,例如簡單的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及瀏覽新聞,都有待加強學習;而少部分的人懂得使用電腦,但也都因為家中未架設網路,所以也都不太碰觸電腦。45歲以上的居民,對於電腦則更為陌生,眾多的民眾可能連開關機都有問題,更別提及上網。在我們看來現在不會電腦的人,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不過這是在都會區的認知之下,一旦到了偏遠地帶或鄉下地區,我想大多的居民都忙碌於賺取生活費用,日復一日,何談學習電腦?這是最大因素之ㄧ吧!

其次,在訪談過程之後,我這邊其實很贊同設立電腦教室讓當地民眾使用,不過在開放時間和教學方面,還需重新排定。按照當地的習慣,大多家庭主婦有空閒的時間是非假日晚上時間,而大多想學的課程是電腦瀏覽網頁的相關課程,例如搜尋、網路購物、電子郵件等等。而學生的時間大多是假日時間,可以將課開到假日,課程方面可以由最基本的電腦硬體方面著手,接著是軟體應用以及如何蒐整網路資源,最後著手網頁設計及程式撰寫。其餘假日也可以不定期開基礎班或進階班,讓民眾可利用個人空閒時間去學習,不受時間限制。電腦教室開放時間,則可律定開放時間,由區域負責人進行宣導,大家都可以去使用,但得訂定出使用規定。
此行其實學了很多,除了了解當地作息外,見識到原住民同胞的熱情,以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與其說是當義工,不如說是當一個學生,到新的環境去學習,去交朋友,帶著熱忱出去服務,裝滿充實的常識及知識回來,這是我另類的一次經驗。
第二梯次國防大學數位志工心得分享
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的志工活動,並擔任第二梯次的帶隊官,第二梯次有十三員具有高度熱誠的同學參加,算是人數最多的一梯次。星期六一大早在各級長官的歡送下,浩浩蕩蕩的往南投出發,大家的心情是愉悅的,是蓄勢待發的,準備將所學的實際運用到教學上。經過兩天一夜緊鑼密鼓的行程中,各社區的志工同學都獲得了該地區居民的良好評價,也都有所收穫,這兩天一夜的辛苦是值得的。綜觀這兩天的行程,是還可以再有所成長的。

在志工方面:
對課程要能掌握
就好像讀書一樣,課前預習,我們要先了解該梯次的課程上的是什麼,並在事前來預習準備,這樣才能很快進入狀況,協助老師教導學員。
裝備需攜帶齊全
在出發前一天晚上,同學應對自我裝備做一詳細檢查,以避免當天早上要出發前,才發現物品未攜帶完全而多跑一趟。
感謝這一梯次十三位熱心服務的同學,讓這次梯次活動能圓滿結束,以上兩點提供往後幾梯同學做參考,期許能更盡善盡美,保有一個服務熱誠的心,是天底下最美麗的心,讓人間充滿溫暖,國防管理學院的同學,無私的奉獻,是從事社會公益的最佳典範,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一起參與,讓社會更有情意更加溫暖。
第三梯次國防大學數位志工心得分享
遠離都市塵囂,走入自然與小孩子共同學習成長,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感謝秀影老師及VR實驗室研究所學長們的大力支持之下,配合資策會秀英姐推廣『縮減城鄉數位學習落差計畫』,使得國防管理學院的同學們有此機會在資訊專業的基礎上與偏遠地區部落的朋友們共同學習,這難得的學習經驗讓同學們的視野更廣闊,也透過與外校同學的互動培養同學們積極求進步、行善不落人後的正面學習態度,更發揚了軍校生重榮譽的傳統精神。

本次的志工活動是問卷調查及訪談,我受命擔任領隊,抱持著誠惶誠恐的心,規劃學生們的生活飲食及配合秀英姐的活動計畫,實施任務賦予與講解,並深入了解部落人們對數位學習的動機、意願、學習狀況及窒礙問題來分析數位學堂的設置對部落未來的影響程度。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分別為梅林社區及清流社區的民眾(學生除外), 各地區以隨機抽查的方式(100份)來進行,調查的成果是由秀影老師及實驗室學長們來評估,然在調查的過程當中,志工們是逐家逐戶實施問卷調查,對於當地民眾目前的現況、資訊能力及所抱持的學習態度真的是百感交集。太多太多的民眾仍然脫離不了目前生活模式的窠臼,雖然都知道目前已是資訊科技的時代,不學電腦就沒有競爭力,但是大多數40歲以上的民眾寄望下一代而學習意願普遍不高,而20歲至40歲的民眾多半為了家庭經濟在努力,學習意願高但可以學習的機會卻是有限,在部落的青少年到了一定時間大部份會離開部落,留在部落的年輕人想學的很多而真正在學且日進有功的卻也寥寥無幾,許許多多個人學習上的問題不是ㄧ下子就可以解決,這牽涉到的層面實在太廣,需要長時間的觀念灌輸及長時間的投入才有機會改造成功,而這需要有心人的努力。
另外!從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像秀影老師及秀英姐這樣長時間擔任志工的人所展現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社會真正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期盼未來有機會追隨兩位老師的腳步,為自己、為別人更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也讓這樣的精神在人間流傳。
第四梯次國防大學數位志工心得分享
首先感謝 許秀影 老師與資策會台中推廣服務處的 林秀英 小姐,以及在背後幫忙規劃與連絡的 VR 實驗室的研究所學長、學姐們,讓前幾梯的同學跟我,有機會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實在很高興。
志工活動首站進入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在進行問卷調查訪問當中才發現除了在學的學生有機會接觸電腦及有興趣的居民會想學電腦,部分居民對於電腦的接受度不高,再者,與交通大學的同學一起參與志通活動,知道一些外面學校的學習情形。

外面大學生雖然生活比軍校生活自由,但在經濟方面他們也是需要煩惱的,像此次參與的同學,經聊天知道他們都是拿獎助金,一年約要參與志工服務 300 多小時。
經過兩天的服務,看見一些人默默地,為偏遠地區或是自己的社區,盡一己之力,付出自己的時間,為它們服務,令我感到非常敬佩。像此次帶領我們參與志工活動的 林秀英 小姐,不論是對同學們的照顧或是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各部落數位中心電腦設備的問題,都是非常細心處理;清流部落的 李永光 先生,對於部落內數位中心新購電腦設備驗收的付出,在在讓我看到志工的服務工作,不僅是勞力而且是勞心。
許秀影老師在訪問各社區工作人員與分析社區數位能力問卷後得知,社區居民希望縮減數位落差從孩子做起。為了協助當地居民善用暑假時間在數位機會中心開設對孩子最有幫助的課程,許老師特別義務以全國教師會選編之中小學電腦教材—「寫程式我最行學生版」,於6月9、10、11日三天至災區進行師資培訓,期協助數位機會中心於暑假期間,順利開辦「程式設計入門」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