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縣政發展研討會/教育文化組總結報告
image
 
日期:2006/04/24

  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火木擔任「教育文化深耕組」總結報告指出,強化地區中小學生競爭力,有效改善國中學測與基測雙峰現象,尤其是後段學生明顯缺乏競爭力與學習動機,這項議題發言最熱烈;積極提昇金門技術學院辦學特色、品質與發展方向,也有不少人關注。

  張火木表示,「教育文化深耕組」討論較踴躍的議題還包括:加強品德教育成效,必須有整體配套措施;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熱誠與教學技巧;與會人員均肯定文化局近年來努力成果,今後應更重視創意文化產業的推動;文化立縣絕不只是文化局權責,而是全金門人的責任,金門人必須人人自期是個有文化素養的人,因此公部門政策資源的引導特別重要;文化局應以其優勢的戰略地位與資源,激勵地區文化優異份子,從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進入,從原鄉社造組織出發,協助爭取中央文化、教育、社福、醫療及相關部會的預算補助,才能從根本解決金門整體缺乏創意文化活力與執行力薄弱的事實。

  在總結報告中,張火木也將該組多位學者專家主要意見一一簡述:

  台灣大學教授周陽山─金門要國際化,有兩項國際經驗值得參考,一是北歐芬蘭的歐蘭群島(Aland Islands),因其與瑞典芬蘭特殊政治關係,發展出不平衡的聯邦制,但牽涉到修憲問題與金馬委員會的設置;東南歐的克羅地亞,係歐洲著名文化旅遊勝地,也成為歐洲各大學移地教學中心,非常值得金門技術學院借鏡。

  國防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教授許秀影─爭取試辦十二年國教機會,讓地區教育正常化,幫助學生得到更適性的發展。

  明新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翁文爐─建議金門技術學院朝精緻型特色學院型態發展,善用七年一休旅台學者教授資源;小校整併如果有助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應可考慮 。

  名城有線電視公司董事長石兆日─目前基測成績年年低落,嚴重影響地區小孩未來的競爭力;地區基測成績明顯有雙峰現象,對後半段學生應集中資源推動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補救措施;高職學生程度低落令人擔憂,而這些孩子日後留在金門發展的機會最大,不設法提升,將影響金門整體的競爭力。

  縣議員李沃士─基測後段學生競爭力問題不解決,對金門日後發展一定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他們留在金門發展機會最大;國中一綱多本教材內容艱深;地區學生品德教育的確須要有效提升。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總幹事吳秀嬌─金門民俗技藝人才的培育斷層,學校層面也沒有人才的培育的管道,實在令人憂心。

  資深文史工作者楊天厚─建議補助金門技術學院成立閩南文化研究優質平台;文化園區應設置金門早期農漁業生活館;籌辦兩岸(或國際)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主題金門先賢、太武山),厚實地區文化資源。

  縣政顧問許丕華─學校教育如何發揮生活教育功能,如何對社區注入活水源頭,發揮教育總體能量,是每個人的基本責任。

  前馬祖高中校長曹金平─現在應從根本救起,社會學校家庭三個環結都應注重倫理教育。

  老國代謝炳南─呼籲家長要重視子弟的基本家教與生活禮儀;建議縣志重修,要延聘地方退休人員擔任,並注意校正工作;料羅出了全國第一位最年輕議長,村史與謝氏族譜應該修訂。

  金湖國中校長王世宗─地區教師都非常熱誠盡職,但是有些家長缺乏親職教育觀念,是影響子女學習動機與競爭力的關鍵;應重視中小學遊學活動的規劃,去年台中市金門會集資四十餘萬元辦理科學營,讓四十位地區國中生遊學科博館,讓人感動。

  卓環國小校長林水綠─全面試辦教師評鑑,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倡導親子共讀活動,營造地區書香社會;舉辦社會文化活動,重視學校生活教育;擬定體育發展計畫,推動地區重點運動;建立金門人才智庫,發揮人才整合力量。

  中正國小校長張峰德─教育資源整合要考量的因素,包括政府財政、學生競爭力以及社會公平性;中正國小有增班的壓力,應考慮開設分校;可考慮在金門技術學院附設一個小學,形成一個學園;應從社會整體觀點來全面提升及改造學生的品德教育。

  花蓮光復國中校長林文棟─有效激勵同仁,是學校經營成功或有成效的最關鍵因素。

  金城國中校長李再杭─建議金馬許可證期限延長三至六個月;數位聯結現有網絡行銷金門;建議酒廠一年提撥一千萬元認養贊助體育團隊;應先針對基測一百分以下弱勢家庭進行課業輔導。

  教育局長盧志輝─因應兩岸交流與人才培育,金門技術學院自95學年開始招收閩南文化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學生;地區國小80%是小班小校,是否缺乏競爭力,若從教育行政角度來看,小班小校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應從多元化教育觀點,來對症下藥;有效推動金門國中、小學教育資源整合。

  金城國中主任許維民─今天教育已有「品牌」的觀念,只要學校「增值」,有所控管,就能達到目標;有效的推動金門國中、小學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在金門社會大環境無法改變前,要提高基測成績很難,乾脆推動具有創意性及特色化的教育事業;讓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共同落實學生生活教育與人格發展;培育金門子弟具獨立研究能力,而非只是計較個人的名利雙收,或是資歷的累積。

  前縣長李清正─地區選風應該積極改善,政治人物更應成為人民的表率,才能為青年學子樹立民主風範;現代家長應以身作則,學校應重視公民素養教育。

  文化局長李錫隆─地區四年來在文化出版品方面有非常具體的進步;有關縣志續修錯誤會改善,重修縣志是重大文化工程,文化局會謹慎因應;引進大陸表演團隊須提早規劃;去年度文化藝術節榮獲文建會考核第一名,今年會再接再厲。

  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火木─文化與教育工作都是核心價值的改造工程,無法立竿見影,但必須一步一腳印來細心推動;教育文化是核心改造金門願景的唯一途徑,心變,人就跟著變,人變,事就跟著變,當然是會越變越好,除非我們缺乏變的智慧。亞歷士‧羅維拉著也「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一書,而金門正是我們這一生最好的機會。

  新聞來源:金門日報

  記者陳榮昌/綜合報導